新闻动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校友会 >> 详细内容
走近中国一重的“大国工匠”校友们
日期:2020-03-10  来源:学院党委宣传部  作者:尹剑飞 

  116日,笔者借跟随学院张振笋副院长一行赴大连走访在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工作的部分校友之机,在车间里采访了6名当班的出色“工匠”,倾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从中感受他们的亲切与对母校的感怀之情。

“工匠”们工作的地方非比寻常——“大连加氢公司”,这是中国一重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其背后的中国一重是毛主席提议建设,周总理誉为“国宝”的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8月和20189月两次视察过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确,它是由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具备核岛一回路核电设备全覆盖制造能力,是全球核岛装备和冶金装备全流程制造技术的领导者,是世界最大“双超”石化锻焊加氢反应器极限制造技术的领导者。

赴大连走访校友之前,就听学院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康静介绍,这里有咱学院毕业的21名学生,“机台长”就有10人,党员7名,为“国之重器”产品的加工与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天下午,在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的引领下,笔者来到了校友们工作的车间。走进这里,脑海里蹦出俩字——震撼!厂房高大宽阔,环境干净整洁,人行其间,显得格外提神。在一间工作室里,笔者见到了当天当班的6名校友,他们一身蓝色的厂服,显得十分精干。

 

一名叫陈曦的校友很快吸引了我,因为宣传板上就贴着“陈曦创新工作小组”的字样。他是学院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032班的学生。听说他获得的荣誉不少,问他最看重哪一些,他的回答是:荣誉,一来自企业的认可,二来自自己的努力。至于最看重的,是黑龙江省国资委系统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还有一个集团的“首席技能大师”,这个荣誉,去年集团首次评选,目前荣膺的仅有14人。先是在最基层各个项目和指标进行打分取前几名,然后到二级单位评选,胜出者推荐到集团公司评选,是个综合性考核的结果,要求很高,比如不能发生质量事故,还要有部级的荣誉,他曾经在2013年获得过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据公司领导介绍,对“首席技能大师”,集团给予丰厚待遇)。旁边的校友补充说,获此殊荣技术必须过硬,还要身居重要岗位,干出精品活儿,而且能把团队带得优秀。问及今后如何保持荣誉时,陈曦说,必须按照当时评选的标准,继续不打折扣地干下去,再做一些拓展的工作,多发一份光和热。

 

另一名校友是学院数控051班的王刚,目前简直成了“明星”,许多人都找他合影留念,因为去年央视拍系列专题片《大国重器》,而在第一集《构筑基石》中就出现了王刚的身影。问他,央视为什么选择他和他的机台拍摄,他说:“这是经过公司常委班子研究决定的。我当时就有一个想法——既然选择了我们团队,我们就不能辜负领导对团队的信任,一定要充分展现一重青年员工良好精神风貌,展现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说到产品,他充满自豪。已成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压力容器首台制造任务,曾经在这里经历过他和他带领的团队汗水的洗礼。据介绍,他是“华龙一号”超级机床的主机手,也是世界上这个行业为数不多的技术人员,产品质量执行的是全球核电最高标准,他和他带领的团队都做到了!

来自数控032班的孙万良说,自己是2005年年底来这里实习的,第二年经过考核筛选,留下来成为这里的员工,现在是“龙门铣”的工程师。他是一个上学时就踏实学习,工作时就认真工作的人,做什么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和企业“勇争第一”的理念一致。问到他未来有什么规划和打算,他说,这么大的企业,人才比较多,希望自己再冲一冲,将来能带个班组;如果以后有机会回母校,实现一下进一步深造的愿望,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说到这里,在场的其他校友都笑了——是憧憬的笑。

 

在来自数控055班的国佳富回忆中,当年他是经班级辅导员刘丽娜老师推荐,最终进入这家大企业工作的。问他这些年的工作有什么感受,他这样回答:“这些年虽然一直在普通岗位上工作,但也有幸参与了一些国家重大项目的直接加工工作。通过工作历练,让我体会到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来”。

 

同班的姬周辉也讲述了来这里之前的故事。骑着自行车去建华厂与和平厂实习,当时有外省来招聘销售人员的,但他感觉和自己所学不对接,于是最终选择了这里的“机加”——毕竟自己学的是数控,与专业对口。来到这里,没后悔过,毕竟是大企业,这里的校友也都成了被认可的干将。校友们在一起工作、生活,特别团结,曾有个校友突然生病住院,又赶上他妻子出差,于是大家排号轮流去医院陪护。

 

陈勇明与陈曦、姬周辉也是同班同学。他非常谦虚,推说自己没有什么“亮点”。笔者就问他来自哪里,他打开了话匣子,父母在新疆,后来他在大连工作落了脚,并娶妻生子。妻子家也不在当地,双方老人退休了,都迁到了他工作的这座美丽海滨城市,一起幸福地生活。

在个性“聊天”结束后,笔者把从学院带来的大四学弟和大一学妹提的问题也交给了他们:

“你在学院学到的对现在最有帮助的是什么?”——不管你在学院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有实习和实践,实践后再回到理论,知识与技能你就掌握得非常扎实。

“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挑战,如何解决?”——挑战是免不了的,把一个团队整合起来,也是一种挑战,需要协调能力;对于每天不一样的有难度的工作,都是压力和挑战,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在母校学到课程以外的知识是什么?”——咱学校毕业的学生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遇到问题了能积极去找办法解决,作为大一的学弟学妹,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在参与中锻炼自己,逐步成长。

“咱们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哪些优势?”——校园文化倡导的培养“五种能力”一定要牢记,因为这些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结束此次访谈的时候,有位学友不能不提,他就是数控052班的李晓东。在这次回访校友的活动中,他为大家广泛联系,提供服务,做出了积极努力。他快言快语,有一副热心肠,10月中旬还回母校与学弟学妹们交流过他的成长经历,并向学院赠送一面“饮水思源”的锦旗。

他是党员,也是机台长,工作出色,获得的荣誉很多:去年被评为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11月份十大“员工明星”;今年荣获中国一重大连公司“五一劳动模范称号”,还荣获公司第一季度“基层创新二等奖”等,刚刚又递交了申报了今年三季度创新奖的材料。“国之重器”——2400吨的锻焊加氢反应器核心部位的12567个钻孔,是他带领的团队精心完成的。他说,这里是个大平台,能让人提升得更快,能做这些工作,自己的发明能写进公司的手册里,都是他人生与社会价值的体现,他感觉很幸福。

回顾走过的路,他说,今天的成绩与母校坚守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等密不可分。他记住了许多母校的教诲——“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岗位无贵贱,能者皆人才”“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有度量容忍不能改变的事;在遇到机会的时候,我们有勇气改变那些能改变的事”……因此,他能在面临复杂的环境中,站得高看得远,有容纳有担当,从而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

大连的校友,各个特点鲜明,各个都是传奇,他们是学院毕业校友的缩影,他们的故事给学院毕业生的历史书写了靓丽的一笔,他们是学弟学妹们的榜样,学院以他们能成为“国之重器”的“大国工匠”为荣!

【责任编辑 贺明杰】


点击数: 收藏本页 打印